
美 | thoughts | Beauty
美 | thoughts | Beauty
我是個從小到大都生活在被外觀框架限制的環境下長大的女生。
我的父親是個思想傳統的人,與他的原生家庭有極大的關聯,舉凡像刺青、打耳洞這些事,只要被那一邊的親戚知道,就可能掀起滔天巨浪。
還記得國中畢業那年,我跟姐妹淘興沖沖的慶祝自己終於脫離基測壓力、成為高中生,我們便一起打了耳洞。
所謂的耳洞,也就是耳朵上的一個小傷口,剛打完的第一個月為了不讓耳洞密合又加上當時校規嚴密之下,我都會戴上透明耳棒,其實就當時而言已經是很不招搖。
雖然我從小就知道父親那邊的親戚比較保守,但當時年紀輕則我並不瞭解他們是「過份保守」。於是就在某一次被親戚發現後大作文章、惡意地說「穿耳洞是想去當妓女」。當時的我才高一,年幼的我真的有一種自我懷疑,但也不懂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。
至於我母親那方的親戚相對開放些,而且都蠻愛美的。聽說我母親的耳洞,就是外婆帶她去打的。
她們有多愛美,我就不多做贅述了。只是想告訴各位,我是在多極端的家庭環境下生長。
我覺得自己也是個愛美的女生,只是當時第一個有「打扮」自覺的事情大概是從耳洞事件開始吧?後來接觸日系雜誌、blog、藥妝店,只是在未成年前,似乎都受到家庭與學校限制,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體驗。
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被同儕、媒體影響,我也曾經歷了一段追求體重數字的極端生活,在我人生最瘦的時期,即便臉頰凹陷無肉、開始落髮甚至停經,我卻只在乎體重機上零點幾的變化。
當時每天一早在鏡子中看到自己,只會嫌惡地説「那麼胖了還吃」。
我生病了,真的病得很嚴重,也幸好那都是過去了。
我們總是在各種情境塑造對於「美」的「準則」。
以我的例子而言,樸素、胭脂未抹,身上沒有刺青與穿洞,就是我父親那邊親戚強灌在後輩的「準則」。
以這個社會來說「準則」又更多了;膚色、體態、五官比例、穿著打扮… 不是典型的美,就會被冠上標籤。
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活在隨著年紀應該出現的細紋也得被批評的病態世界了?
我們是獨立的個體,因為不同的基因組合而有了高矮胖瘦,也因為有著不一要樣的靈魂,才可以決定自己成為想要的模樣。
我認為除非發自內心或為了健康因素,否則沒有任何人該被任何人改變。不該因為別人的價值觀與刻板印象而讓自己的活得那麼委屈,畢竟我們都一樣,只來到這個世界一次而已。
每一種美都值得被欣賞。
你的存在就是最美的。

